乳腺癌患者用药不注意,会造成肝损伤!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我们摄入的食物、药物都会在肝脏进行聚集、转化、代谢。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由药物、草药或保健品等在体内经肝脏代谢过程中,其代谢产物对肝脏产生毒性,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现象。
生病了本来就够闹心了,吃药治病竟然也要提心吊胆?不怕,今天就带大家具体了解下药物性肝损伤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搞清楚原委,提高警惕性,实时监测,注意用药安全,就可以降低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药物性肝损伤到底会产生哪些危害?
药物主要通过两种机制造成肝损伤。
1.药物或其中间产物直接对肝细胞造成毒性:这一类药物性肝损伤是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可预测的。简单的说就是,药物在肝脏内经酶代谢后产生一些自由基,生成有毒代谢产物,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影响胆汁酸分泌,造成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淤积。
2.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此类肝损伤的发生与个体差异、遗传因素有关,不可预测。主要是人体对药物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造成的肝细胞凋亡。
图片来源:摄图网
药物性肝损伤按照临床表现特征,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DILI。不同类型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
肝细胞型最为常见,表现为转氨酶增高、胃口差、恶心、轻度黄疸等; 胆汁淤积型表现为发热、畏寒、腹胀、皮疹、黄疸、肝痛等; 混合型较为少见,症状介于前二者之间。少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关节疼痛等。
若药物性肝损伤发生,轻者停药即可恢复,重者有可能危及生命。药物性肝损伤有可能引发急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肝衰竭、胆管阻塞、肝性脑病,甚至也可能导致肝癌。
因此对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可能性不能轻视,做好防治是重中之重。
哪些药物和食物会造成肝损伤?
防治的根源是了解可能的致病药物,目前已明确可以引起DILI的药物有1000多种。由美国相关组织建立的数据库(https://livertox.nih.gov)实时更新临床DILI数据,是药物肝毒性检索的重要工具。下面为大家罗列一些常见肝毒性药物。
将西药按照发病率排序,主要包括:
抗生素类,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氟喹诺酮类; 解热镇痛抗炎药,如扑热息痛; 抗结核药类,如异烟肼;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如卡马西平、氯丙嗪等; 麻醉药,如氟烷;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药,如西米替丁; 激素类药物,如口服避孕药; 此外还有抗心绞痛药、抗肿瘤药(如紫杉醇、吉他西滨)等。
中药可造成DILI的单味药多达百余味,包括苍耳子、雷公藤、千里光等。中成药中壮骨关节丸等也曾报道其肝毒性。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了药物,有一些食物也易造成肝损伤。生食,如刺身等,这类生食若不够卫生,易传播肝包虫病;发霉食品,如发霉的坚果中含有黄曲霉素,是肝癌的重要发病因素;饮酒过量,易导致酒精性肝炎;摄入大量脂肪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了解了可以引发肝损伤的药物和食物,那么作为患者,在医生制定用药计划前,应上报自己的用药史、不良反应史,可对诱发DILI的风险进行评估,以预防或降低DILI的发生。
对于容易引发肝损伤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必要时合用保肝药。避免用药疗程过长或多种药物混用。避免空腹服药,或服药期间饮酒。如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1.停用致病药物
发现药物性肝损伤后,及时停止使用造成肝损伤的药物是最重要的治疗策略。停药后,大约95%的患者可实现自发性改善,且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据统计,肝细胞损伤型患者平均恢复过程为3.3 ± 3.1周,胆汁淤积型患者的平均恢复过程为6.6±4.2周[2]。
如果致病药物不可替代、且对疾病进展非常重要,需要平衡DILI的发生和基础疾病加重之间的利弊,采用降低药量的方式降低对肝脏的损伤。
2. 联合药物治疗
对于DILI的药物治疗,分为五大类:促进肝细胞生成和修复类,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解毒作用类,如N-乙酰半胱氨酸;利胆作用类,如熊去氧胆酸;降酶作用类,如双环醇;抗炎抗氧化作用类,如水飞蓟素和甘草酸类[3]。下面挑几个重要的简单介绍。
常见的药物治疗: 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降低各种自由基,避免有毒代谢产物的产生,越早使用,临床效果越好。在我国,NAC作为早期急性肝衰竭的推荐疗法。 异甘草酸镁可降低DILI患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水平,调节免疫,可用于急性肝细胞损伤和混合型肝损伤。对于轻度至中度DILI治疗,可以考虑使用双环醇和水飞蓟素。对于重度患者,可以使用甘草酸。熊去氧胆酸对胆汁淤积型DILI患者具有治疗作用。 糖皮质激素尽管有时用于治疗非常严重的DILI患者,但考虑到糖皮质激素的多种不良反应,应谨慎使用。
3. 肝移植
对于伴有肝性脑病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应考虑肝移植。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不是对药物性肝损伤有了一定了解,不那么恐惧了?临床DILI的发病90%为急性(恢复期小于6个月),如能及时诊断、及时停药,预后多数良好。经治疗后,大多数于1~3个月内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所以患者们不必太过忧心。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参考来源:
1.David, S. and J.P. Hamilto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U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review, 2010. 6: p. 73-80.
2.Yu, Y.-C., et al., CSH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2017. 11: p. 221-241.
3.胡琴, 刘维, 邵宏, 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 21: p. 231-236.
相关资讯
参与评论
评论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