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琳教授:胃癌新治疗模式,让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升!

本期专家

沈琳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消化肿瘤内科主任



胃癌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高昂的治疗费用、沉重的心理负担、倍感孤独的社会压力等,这些痛点需要集结社会各界的力量才能得到解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作为消化道肿瘤领域屈指可数的专家,与我们分享了关乎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多个问题的看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


  01  

免疫治疗:提高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



近十几年来,胃癌真正能用上靶向药的靶点就只有HER2,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在胃癌的一线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除此之外,针对VEGFR-2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还有雷莫西尤单抗和阿帕替尼。


总的来说,胃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大的突破,直到最近两年,终于迎来新的曙光——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用于胃癌的一线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期,特别是PD-L1高表达的人群。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表明胃癌对免疫治疗是敏感的。在2023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也到了体现:


对于PD-L1阳性(TAP≥5%)晚期胃癌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1A类证据、Ⅰ级推荐的一线新增治疗方案[1]


RATIONALE 305研究显示,在全球人群中,PD-L1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mOS)高达17.2个月;在亚洲人群中mOS更是高达19.3个月,显著降低死亡风险30%,直接刷新了目前晚期胃癌患者的最佳生存数据[2]


另外,无论PD-L1表达情况,胃癌患者可选择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方案,3 期 ATTRACTION-4 研究结果显示,Nivolumab 联合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具有显著性差异获益。


现在,胃癌的治疗正向着更精准的时代迈进。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3月1日新版医保正式实行后,胃癌患者也迎来首个可报销的PD-1单抗药物——信迪利单抗,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我相信未来几年,胃癌的治疗还会有大踏步式的前进,特别是免疫治疗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胃癌的5年生存率一定还会进一步提升。


  02  

 多学科会诊:优化胃癌治疗策略



在所有的实体瘤当中,胃癌属于非常复杂的疾病。因为胃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器官,不单纯是消化器官,也可以影响到周围的脏器,例如胰腺、脾脏、肝脏等,进而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等等。


不同位置的胃癌,临床结局也不相同。并且,胃周围的淋巴血管系统结构非常复杂,而胃本身是空腔脏器,非常容易发生腹膜转移。诸多因素导致胃癌的治疗不能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方式,而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或其他局部治疗等齐上阵。


除此之外,患者还要接受营养和心理上指导和疏导。这些都要求多学科的参与。


在疾病评估方面,传统的影像学评估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即使是PET-CT,也有约30%以上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想要准确判断疾病的状态,也要求多学科的参与,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状态、身体状况、治疗预期等。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多个不同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到胃癌的治疗中,能让判断更加准确,可以优化治疗策略。


图片来源:摄图网


然而我们传统的诊疗模式是患者来到了医院之后,逐个科室逛一遍。看完内科大夫,又去看外科大夫,再然后去看放疗科的医生,每个科室的医生意见都不相同,患者就懵了。


如果我们能围绕这个患者的情况,多个医生坐在一起讨论,把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都展示出来,进而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形成针对这个胃癌患者的个体化的最有可能获益的治疗策略。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明确提到:


胃癌应当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结合患者一般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包括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内镜中心、放疗科、介入科、 影像科、康复科、营养科、分子生物学家、生物信息学家等), 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治疗手段,达到根治或最大幅度地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3]


  03  

 信任,是横在医患之间永久不变的桥梁


我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信任关系。


医生需要在非常理性的情况下准确地判断病情,所以和病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像亲人或像朋友,而是病人把个人的健康和生命托付给医生,将医生视为具有极强责任心并能保持理性的第三方的一种信任关系。这种关系会让医生产生责任感。


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肿瘤患者对医生的希望,其实就是对生的希望,如果一个人把他生的希望都托付给你,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这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也是医生的职业素养。


年轻医生一开始不一定能做到,但随着职业生涯的积累,看到那么多患者康复之后的回馈,这种回报是不可能用金钱来比拟的。


有时候病人觉得医生说话冷漠,其实医生只是保持理性的状态,这样他才能准确的把握这个患者的状况,给予精准的治疗。


当然,在最开始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首先要建立的还是信任和依托的关系,在这个开始的阶段就需要有同情心,要有一定的感同身受。否则,建立不了信任和依托关系,你的治疗手段再高明,患者也不会听你的。


我更希望全社会都要宣扬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如果我们更多宣扬极个别的极端案例,就会损害医患之间的关系,最终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会遭受损失。


广大患者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共同营造和谐的互相信任、相互依托的紧密联系,这对患者是非常有好处也非常重要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04  

胃癌有治愈的可能,

我们永远跟你站在一起


首先,大家也知道这几年肿瘤的研究越来越热。为什么呢?


这就像我们在攀登癌症这座珠穆朗玛峰,现在已经是快要登顶的时候了。也就是说对于整个的肿瘤治疗,治愈的希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免疫药物,以及新的综合治疗手段,让我们对攻克肿瘤的未来充满信心。


对于胃癌来说,最近几年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在得知自己患上胃癌后一定不要慌张,一定要先了解胃癌的特征、疾病特点,要认识到胃癌是可防、可治的。


早期有早期的治法,中期有中期的治法,晚期也有很多相应的精准靶向药物、免疫药物。


不少原本无法治愈的胃癌,如今有了治愈的可能;原发疾病进展迅速的胃癌,经过治疗后可以变得像是“慢性病”。所以大家一定有信心。


图片来源:摄图网


同时,如果是自己或者家人得了这个胃癌,我们就应该引以为戒。


要知道,胃癌是呈现出家族聚集性的。我们要了解哪些因素会引起肿瘤,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摒弃可能影响到我们发生肿瘤的胃癌的这种因素。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特别是肿瘤专科的体检。早诊早治,胃癌是完全能治愈的。通过这些行动,有时候坏事也会变成好事。家人里发现一个胃癌,可能会拯救一个家族。


如果大家都了解了以上这些知识,那么我们攻克胃癌的信心就更足了,我们一起加油。医生永远是你的好助手,跟你站在一起!


觅友们如果想在家就能咨询专家诊疗疑惑,可以点击文章底部绿色按钮添加健管师,轻松实现专家远程会诊


内容制作

温馨提示: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封面图片:摄图网 稿定设计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来源:

[1]2023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解读会资料

[2]Markus H. Moehler, et al. Rationale 305: Phase 3 study of tisle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s placebo pl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1L) of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adenocarcinoma (GC/GEJC). 2022 ASCO GI. Abs 286.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相关阅读

更多

参与评论

图片验证码

评论列表

按投票顺序
国家医保局这些人不知道怎么想的,设置各种条件限制老百姓报销,明明已经进入医保了,还分什么癌,什么一线二线,三线,医保费年年涨价,报销却越来越少,唉,这帮东西
举报
2023-09-20 22:49:57
有用(0)
回复(0)
感谢分享
举报
2023-07-18 18:18:41
有用(0)
回复(0)
说的都挺美好。好不容易熬到有药了,信迪利单抗,却只能用在一线治疗,二,三线治疗只能是自费,纳武力更是贵的无法接受。……真的是无语,医保的政策究竟是什么人制定的。
举报
2023-07-29 10:57:17
有用(0)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