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癌症过度治疗,正在悄悄侵犯患者和家属的生命权利

“永远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太多”,这是希波克拉底给医生留下的警世恒言。


过度治疗是指医生给予患者的治疗,超过本身治疗的需要,造成不必要的机体损害和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放宽住院和治疗标准、扩大手术/治疗范围、过度医疗保健等[1]


过度治疗常常会导致:


觅友生活质量下降;

患者遭受更痛苦的折磨;

家庭经济压力增大;

家属心理压力增大。


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过度治疗,或者正在遭受过度治疗的侵害,为了患者和家属的生命权利,下面的内容请一定要仔细看完。


  01  

 避免过度放化疗


1.清楚化疗目的


根据自己的病情先明确化疗目的,不要以为放化疗做得越多越保险,不同病理类型以及不同分期放化疗的疗程是不一样的。


2. 看懂化疗说明书


要看明白化疗药的说明书,化疗药一般是要根据患者身高体重限定最大的耐受量,如医生的化疗方案用药超过了耐受量就是过度治疗。


3. 多关注这些指标


①血象指标过低,就要停止不要强上放化疗。自感自己体质已耐受不了,医生却强要完成治疗方案,这样不可取。


②随时注意自己的指标变化,特别是心、肝、肾功能,因为人的机体差异性很大,同样的药物剂量,有的人能耐受,有的人就会出现药物毒性反应。


4. 多听几个医生意见


要多听几个医生的意见参考,如果有的说要继续做放化疗,有的说可以不做了,那就要综合参考医生的意见再做决定,不要以为的放化疗越多,就能更好预防复发转移,关键是适度。


5.病理才是确诊金标准


组织病理活检是淋巴瘤确诊的金标准,也是区分淋巴瘤组织类型的唯一手段。在使用放化疗前请尽可能先进行活检明确淋巴瘤诊断。意大利帕斯卡尔基金会旗下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医学博士Gaetano Rocco认为:“组织病理诊断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ABR)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


  02  

 避免靶向药过度治疗


1. 先做基因检测


靶向药是十分精准的淋巴瘤治疗手段,选择靶向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这样最有助于控制病情。如果一代靶向药耐药以后,可以做基因检测选择下一线治疗方案,谨慎在一代靶向药之间选择轮换药物,耽误病情进展。


2. 耐药需要确诊


一旦发现耐药一定要及时诊断清楚耐药突变的类型,换用其他敏感的靶向药物。


  03  

 避免免疫疗法过度治疗


免疫疗法虽然部分药物已经被FDA批准用于肺癌,但是对于病情相当严重的患者来说,需要谨慎考虑,免疫疗法的起效时间至少需要两个月,一定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药物起效时间。如果没有,那么在增加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为做任何治疗都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这时候要做的应该是减轻痛苦,建议舒缓治疗。


  04  

 避免中药过度治疗


首先要知道药方中是否有毒性的药物,中药虽然比西药毒性小,但中药需要长期服用才会有效果,长期服也会产生毒性积累,如出现心、肝、肾功能问题,就要停止服用。


多数患者都是在做完西医的放化疗后寻求中医治疗,西医的放化疗的毒性已在体内积累,因此中医的治疗要首选非毒性药物,而使用大毒药物则会火上浇油。


  05  

 避免心理压力过重


1. 医疗水平的进步使得癌症成为一种可以调控的慢性病,而不是绝症。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提出这个观点,至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觅友的共识。


2. 科学规范化的治疗已经越来越普及,而这正是避免过度治疗的关键。就比如人人都知道要要先明确病理类型才能更精确治疗。


3. 个体化的精准治疗使得癌症治疗逐渐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医生运用于临床。


4. 专业知识的普及使得更多的患者及家属学习到相关知识,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了跟其他觅友交流的机会,参考经验教训。


5.点击了解长生存患者抗癌经验《从被判定活不过1年到抗癌41年,他的秘诀是避开这3个误区!》。


正在康复路上的觅友们,我们要做的就是放宽心态,维持平衡、健康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状态。


要相信,我们也能是幸运的。上帝给我们安排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目的的!


尾声


躁动的时代,不缺好医生,也有很多善解人意的病人。相信没有一位觅友愿意冷漠越来越多,愿意习惯冷漠,因此学习、信赖、理解,是我们抗癌过程中需要修行的第二课。


喜欢的觅友顺手点个“在看”吧。让更多的人对患者和医生都多一分理解,走出医院,医生和患者都是普通人,需要关爱,需要尊重。


换位思考讨论


假如你是医生,你会信任什么样的患者?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参考来源

[1]钟华. 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与避免[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 20(1):2.

[2]王锡山. 恶性肿瘤的"治疗过度"及"治疗不足"[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 5(1):3.

[3]胡洋. 这些疾病避免过度治疗[J]. 健康时报, 2022, (13):1.

内容制作

封面图片:摄图网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与评论

图片验证码

评论列表

按投票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