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该怎么吃”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话题。而随着各种癌症饮食科普的盛行,生酮饮食也慢慢的进入人们眼帘。2018年营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第一次发表了研究饮食对癌症干预的人类随机对照实验,证明生酮饮食辅助人类抗癌的可行性。2019年Cell Reports 上Kim团队在小鼠身上的研究发现:生酮饮食本身确实对鳞状细胞癌(SCC)有一定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也正是这些科学的研究结果,让很多人在推广生酮饮食,但它真的适合每位癌症患者吗?我们先来看看何为“生酮饮食”。生酮饮食(KD)是指低碳水化合物(每日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通常小于50g甚至有时会小于20g)、高脂肪(占到总热量的70%~80%)和适量蛋白质(1g/kg)而不限制能量摄入的饮食,以脂肪代谢产生的酮体作为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核心机制。我们熟知的KD有4种类型:经典生酮饮食(CKD)、改良Atkins饮食(MAD)、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LGIT)以及中链甘油三酯饮食(MCTD)。经典生酮饮食中90%的能量来自脂质,10%的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有学者认为碳水化合物<130 g/d或<26%推荐摄入能量的低碳饮食也属于CKD,当碳水化合物<30 g/d则称为极低碳水化合物KD。CKD是目前研究最多且临床主要采用的KD疗法。MCTD 其主要成分为中链三酰甘油(中链脂肪,天然存在于棕榈仁油、椰子油等食品和母乳中),在肠道能被快速吸收进入门静脉。MCTD具有很强的生酮作用,允许摄入比CKD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从而改善口感。MAD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限制在10~20 g/d,且脂肪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生酮比)为(1~2)∶1 。该饮食易于掌握和实施,除了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外,没有正式的食物成分指南。由于其不要求住院和禁食,也没有热量、蛋白质和液体的限制,患者甚至可以食用餐馆里的一些低碳水化合物,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可操作性。LGID的成分构成与MAD类似,其与MAD的主要区别在于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量,LGID仅摄入50~60 g/d且升糖指数<50的碳水化合物。通过这些标准可以知道,生酮饮食里面大大压缩了碳水的食入,生酮饮食者需要避免谷类、豆制品、大部分水果、淀粉类蔬菜、含糖饮料和加糖的加工产品。简单来说,一个苹果都可能会导致碳水化合物食用量超标。作为长期以碳水化合物(即米、面等)为主食的中国人,生酮饮食直接打破了我们原有的饮食结构,没有主食和大部分水果,能不能吃的下是一个问题,值不值得这么为难自己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习惯先用葡萄糖(多来自于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当吃下去的碳水大大减少后,肝脏就会将脂肪转换为脂肪酸和酮体来提供能量。所以身体的脂肪被调动起来,牺牲自己造福大家了。另外,生酮饮食所需要摄入的蔬菜、肉等会增加身体的饱腹感,瞒过大脑,让自己不产生饥饿。一项针对94名肥胖者的8周饮食干预实验显示:生酮饮食组的脂肪重量平均下降9.7%,显著高于低脂饮食组(2.1%)。另外,生酮饮食组的内脏脂肪下降量是低脂饮食组的3倍。从理论和实验结果看来,生酮饮食似乎对快速减肥很有效,但是否帮助减肥者长期持续减重,仍需进一步研究。有些人说生酮饮食能治疗糖尿病,这是谣言。的确,一些研究显示,对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的确能够短暂改善血糖控制。但这就和“没吃饭血糖低,餐后血糖高”的现象一样,生酮饮食大大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没有了生糖的来源,血糖就减少了。而Ⅱ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葡萄糖利用障碍,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生酮饮食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执行生酮饮食也不能改善病情。生酮饮食抗癌的理论依据是:癌细胞的代谢特点是靠葡萄糖滋养生长。正常情况下,碳水化合物经过吸收转化为葡萄糖,如果摄入不足,葡萄糖供给也就不足。这时候,身体需要利用酮体供能,但癌细胞由于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不能利用酮体供能,而正常细胞却可以,这样一来就能在不饿自己的情况下“饿死”癌细胞。这个理论依据虽然听起来很科学,但真实的实验成果报道却不多,临床实验更少。由于生酮饮食(KD)配方中脂肪含量很高,口感不佳,而长期使用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脱水、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电解质和代谢紊乱,呕吐、便秘、肝炎、胰腺炎等胃肠道症状,肾结石,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脂质紊乱,原发性心肌病和QT间期延长等心血管并发症等,使用时需要监测身体的各项指标。而肿瘤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除了肿瘤本身,绝大多数患者还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其它疾病,血栓风险高、食欲差、胃肠功能差等往往不能耐受高脂肪的生酮饮食。甚至会加剧恶心、呕吐、疲乏、无力、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程度,再则网上的食谱大多适用于抗癫痫小孩,肿瘤患者并不适合这种饮食比例和热卡摄入。此外,如果存在卟啉病,脂肪酸线粒体转运障碍的疾病、以及酮体的合成或利用障碍等代谢方面的问题,是绝对不能采用生酮饮食的。总体而言,生酮饮食是否抗癌还尚未定论,而盲目照着生酮食谱吃往往弊大于利。参考资料:
[1] 杨宁. 细说生酮饮食[J]. 食品与健康, 2020, (12):49.
[2] 何孙跃, 秦利. 生酮饮食在内分泌代谢相关疾病中的应用[J]. 上海医学, 2019, 第42卷(4):247-251.
[3] 张凡, 郭玉玮, 刘广超等. 生酮饮食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J]. 癌变·畸变·突变, 2020, 第32卷(3):2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