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乙肝患者免疫状态分布规律,超1/4处于“灰区”

有很大比例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并不符合通常定义的任何一种免疫状态,处于所谓的“灰区”。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2018版慢乙肝指南将CHB “灰区”分为以下4组:HBeAg阳性、ALT正常、血清HBV DNA≤106IU/mL(GZ-A);HBeAg阳性、ALT升高、血清HBV DNA≤2×104IU/mL(GZ-B);HBeAg阴性、ALT正常、血清HBV DNA≥2×103IU/mL(GZ-C);HBeAg阴性、ALT升高、血清HBV DNA≤2×103IU/mL(GZ-D)。


近日,我国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Yao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CHB患者中处于“灰区”的比例已超过四分之一,其中HBeAg阳性、ALT水平升高、血清HBV DNA水平≤2×104IU/mL的灰区(GZ-B)患者存在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比例较高。


该项研究连续纳入4759例未经治疗的CHB患者,评估了我国CHB患者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未经治疗的CHB患者中,233例(4.90%)患者为免疫耐受期,941例(19.77%)患者为HBeA阳性免疫激活期,1717例(36.08%)患者为非活动期,546例(11.47%)患者为HBeAg阴性免疫激活期。值得注意的是,1322例(27.78%)患者并不符合上述分期,被定义为“灰区”。


研究显示,GZ-B组患者存在进展期肝纤维化(33.3%)或肝硬化(25.8%)的比例较高。高龄、HBeAg阳性状态和ALT水平较高,是灰区CHB患者存在进展期肝纤维化的独立风险因素(见下表)。


微信图片_20210414143318.png


参考文献:Yao K, Liu J, Wang J, et al. 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Gray Zone. J Viral Hepat. 2021 Ap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