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水平现状与展望

SLE互助君 SLE互助君 2023-03-24 18:00:003551阅读

本期摘要:

• 国际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水平

• 国际上在探索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

• 国内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水平

• 我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上进行的研究


【导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初步估计我国有超过100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为生育期青年女性发病,疾病异质性强,临床表现复杂,且疾病以缓解与复发交替为特点,因此诊断和治疗都极具挑战性1


为了使广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能对疾病和疾病的治疗、日常生活管理有所了解,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编纂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教育手册》,旨在向我国的广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介绍疾病与药物相关知识以及日常生活指导,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本篇基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教育手册》,介绍国内外目前的治疗水平,以及正在探索中的治疗方法等。


国际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水平


根据国际上的报道,能够达到停药后症状和血液检查指标都保持正常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比例已经从1982年的2.5%升高到2019年的16%1


而从2014年到2019年,能够达到在药物治疗下无临床症状和血液检查指标达到正常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比例从2.1%升高至22.9%1


在最近的5年间,国际上有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治疗1年后,症状和血液检查指标达到正常的比例升高至42.4%~88%,治疗5年后还能保持无临床症状与血液检查指标正常的患者比例是21.1%~70%1 。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尚不能治愈,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治疗1 ,但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国际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水平在逐渐提升。


国际上在探索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


在过去的10年中,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是在生物靶向治疗方面,出现了针对免疫系统某一成分的靶向生物制剂,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1


有很多可能有效的生物制剂尚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带来了更多希望1


目前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潜能的生物制剂包括以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等为靶向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1


由于自身免疫性B淋巴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抑制这种异常的B淋巴细胞是控制疾病进展、减少疾病复发的重要途径1。目前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制剂主要也以B淋巴细胞为靶向,包括泰它西普、贝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和依帕珠单抗1


国内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水平


我国风湿免疫专科建设起步晚、规模小,相比内科学系的其他学科,风湿免疫病学是一个十分弱小的学科,不仅专科从业医师数量少,在全国各医疗机构中的发展也极不均衡,还存在一些医疗机构对风湿病学科的发展重视不足的现象1


从事风湿病诊治的专业医师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加之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群体庞大,如何做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早诊、早治,存在巨大挑战1。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水平和国际上相比至少存在5年的差距1。 


但是近20年间,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已有了显著改善,10年生存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50%升至目前的89%,5年生存率亦达到 94%,逐渐接近国际水平1


我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上进行的研究


为了攻克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这一难题,国内科研人员也在不遗余力地研发新型治疗方法。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风湿免疫学者和科学家联合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单细胞生物物理学、分子原位动态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研究手段发现了一些在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起作用的一些基因1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其中包括数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间充质干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开展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1


此外,我国对造血干细胞(APHSCT)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也进行了研究1


NP-CN-BEL-JRNA-220014 EXP:2024年12月 过期等同于作废。

本材料仅为疾病教育普及目的,公众如有相关医学需求,请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以获得个人医疗建议

责任编辑:互助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文章图片来源:免费图库 https://pixabay.com/zh/,如有疑问,请联系后台管理员

参考文献

1. 曾小峰,李梦涛,田新平.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相关阅读

更多

参与评论

评论列表

按投票顺序
1003
希望医疗技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减少病人的痛苦,让广大患者生活的更有质量
举报
2023-03-25 23:25:10
有用(2)
回复(0)
小可99
举报
2023-03-27 14:34:20
有用(0)
回复(0)
善良的移动电源
举报
2023-03-28 21:14:39
有用(0)
回复(0)
我是谁39
对我们很有用
举报
2023-03-25 08:52:47
有用(0)
回复(0)
我是谁39
有信心
举报
2023-03-28 14:44:56
有用(0)
回复(0)
暖暖的
好棒
举报
2023-04-02 22:32:46
有用(0)
回复(0)
哎呦喂是我啦
👍
举报
2023-03-25 11:45:59
有用(0)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