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可不知的饮食致癌物
如今的社会,有很多患有癌症的患者,那么是什么引起的呢?癌症的发生与饮食有密切关系,30%的癌症死亡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的。因此注意饮食中的这些致癌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延缓癌症的发生。饮食中可以导致癌症的因素主要有:
1、农药残留
常见农药有有机磷、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有机氯农药主要有滴滴涕(DDT)和六六六(HCH),其致癌性比较肯定,并已被证实可在人体内蓄积。所以,我国及大部分国家已禁止使用。不过,有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居民每人每天膳食中DDT摄入量极少,但HCH摄入量为3.11ug,与1990年相比反倒有所增加,主要来自水产类林丹的污染。
2、喜食过烫的食物
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常吃很热(烫)的食物、进食过快等都可损伤食管粘膜,产生慢性炎症,并增加患食管癌和胃癌的风险。
3、饮酒
长期饮酒可能是食管癌及贲门癌的重要病因。一般认为,饮酒和八个部位的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即舌癌、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肺癌和肾癌。有研究指出,饮酒和吸烟之间有协同诱癌作用。
4、有害金属
铅、砷、镉三种金属元素可能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它们主要来自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加工过程污染等,是食品中最难控制的一类环境污染物。一般地,鱼类、海鲜、水产品、高脂肪的肉类、某些被工厂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的蔬菜、粮食等。
5、高盐膳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盐摄入量高可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食盐本身并非致癌物,但高盐饮食可导致胃粘膜保护层受损,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及癌前病变,不促进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控制饮食中食盐摄入量有助于预防胃癌。
6、人工合成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多数用煤焦油或以苯、甲苯、萘等芳香烃化合物为原料合成,大部分有害,各国都对其加以严格限制。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主要有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鉴于合成色素对人体可能有致癌作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收藏
回复(0)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评论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