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分型是什么?它将为乳腺癌患者带来哪些获益呢?
今天又到了我们「乳腺百科」时间,将为大家详细区分这两类的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自述:我就是传说中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三阴性乳腺癌,一直以来你们都不喜欢我、想消灭我,但很可惜,你们在我身上找不到明确的治疗靶点,什么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通通拿我没办法。就在我以为这滋润的小日子可以这样一直过下去时,一个“复旦分型”让我认清了现实......
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研究团队,绘制出全球最大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图谱,并根据不同基因特征,提出了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复旦亚型”包括了四种不同分子特征和治疗靶点的亚型,分别是:免疫调节型(IM,占比24%)、腔面雄激素受体型(LAR,占比23%)、基底样免疫抑制型(BLIS,占比39%)、间质型(MES,占比15%)。为了让“复旦分型”能够方便、快捷地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邵志敏研究团队根据不同亚型的治疗靶点,开展了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的FUTURE临床试验。通过复旦分型的精准诊疗,取得了非常鼓舞人心的结果[1]:“复旦分型”将多轮治疗后仍出现进展的“最难治”的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有效率从传统的10%提高到29%,实现翻倍!FUTURE试验成功验证了在复旦分型指导下,不同分型选择相应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值得说明的是,在该试验中,IM型患者使用含免疫治疗的三药联合方案后治疗效果好,客观缓解率更是达到52.6%,突破既往免疫治疗有效率低的瓶颈。这意味着,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复旦分型”提前识别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实现精准免疫治疗,或以此开发出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总体而言,“复旦分型”为诸多三阴性乳腺癌带来了更闪亮的生存希望。让原本面临着几乎“无药可医”局面的三阴性乳腺癌,通过“复旦分型”的精准分类,找到了合适的治疗方案,最终成功逆转生存期。一直以来,三阴性乳腺癌凭借着自身“三阴”的特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都是呈阴性),以至于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都对它不起作用,让患者十分害怕。如今“复旦分型”将三阴性乳腺癌进一步细化了分类,证实三阴性乳癌并不是一种单一类型的癌症,而是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癌。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精确分类,这不仅提高了精准诊断,也让个性化治疗成为可能。据最新消息,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将这项专利成果成功转让,意味着三阴性乳腺癌分型方法有望实现全面产业化,在临床实践中实现全面推广,未来这项前沿研究将会发挥出它更大的临床价值,造福更多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三阴性“无药可用”治愈的难题已迎来了“突破口”,精准治疗正在到来。相信未来随着对三阴性乳腺癌研究的继续深入、新的靶点和药物开发,三阴性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能真正惠及到每位患者。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责任编辑:觅健苏苏
作者:觅健华嫱
参考来源:
[1] Molecular subtyping and genomic profiling expand precision medicine in refractory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 FUTURE 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