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后返院化疗”,我的化疗周期是如何计算的呢?
“三周后返院化疗”,我的化疗周期是如何计算的呢?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贯穿了乳腺癌治疗的全过程。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化疗。
相信需要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有下列这些疑问,
化疗周期是怎么算的?
为什么化疗周期大多都是三周?
难道就不能时间更长或者更短一点吗?
今天就让我们上堂数学课,深入解密“化疗周期”是如何计算的!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非常多,但是大多数方案都是三周疗,每三周(也就是21天)打一次,为一个化疗周期。
化疗周期是怎么算的?
从注射或口服化疗药物的第1天算起,到第21天为一个周期。
21天的化疗周期是怎么来的呢?
这可不是医生随便定出来的,化疗周期的设定是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根据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持续时间、人体恢复时间及肿瘤倍增时间来综合设定的。
以化疗药物常见的血液学毒性——骨髓抑制为例。
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计数的降低,一般在化疗后的7-14天骨髓抑制最强烈,中性粒细胞数出现明显下降,而化疗后的14-21天中性粒细胞逐渐恢复。
因此,目前大多数化疗方案的周期是3周,即21天。这样既能达到快速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又能让身体在短时间中休息调整,恢复或重建机体免疫功能。
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并不是所有患者的化疗方案都是3周疗,有部分患者,特别是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化疗方案是2周疗,化疗的间隔时间缩短,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2周方案和3周方案的每次化疗药物剂量是一样的,主要的区别是化疗的间隔时间。
更短的化疗间隔时间对抗肿瘤治疗有什么优势呢?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科学家们发现,缩短给药间隔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的再生长,杀伤更多的癌细胞。目前也有充分的研究证据,在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中,含蒽环/紫杉类的2周方案疗效优于3周方案。
但2周的化疗间隔时间短,短时间内身体难以恢复及重建机体免疫功能。所以,2周疗的患者发生化疗副作用的风-险高于3周疗,特别是发生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风-险比较高。
因此,不是所有的乳癌化疗病人都适合2周疗的方案,目前2周疗法的主要获益人群是一部分化疗耐受性较好的高危乳癌患者。
以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最常见的EC-T方案为例。
适用2周疗EC-T方案的HER-2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
● 腋窝淋巴结≥4个阳性
● 淋巴结1~3个阳性并伴有其他复发风险(病灶>2cm、病理分级2~3级、有脉管癌栓、年龄<35岁等 )
● 三阴性乳腺癌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肿瘤特征、身体情况等因素,为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化疗方案,精准治疗,以保证患者的最大获-益、最小风-险。
对于一些三阴性或具有高危复发风-险的乳癌患者,若身体一般情况较好,对化疗耐受性好,推荐2周化疗方案。
# 双周方案
化疗后第7、9天复查血常规,第13天(化疗前)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
# 三周方案
化疗后第7、9、14天复查血常规,再次入院的前一天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
以上是我们推荐的,最基本的、必须要保证的几个复查时间点。另外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适当增加检测次数,也是完全合理的。
在此提醒各位患者:
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到化疗所在的医院复查,因为这是对患者病情最了解的地方;但如果居住地离化疗所在的医院比较远,也可以选择就近的医院,最好相对固定一个复诊的地点。
如果出现身体的异常,比如发热、严重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情况,建议立即就诊,复查血液指标,以免耽误病情。
复查时,带上出院小结和病历本,上面有患者的病史和基本病情信息,便于医生参考。
收藏
回复(8)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评论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