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肝转移就无药可救了吗?
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大肠癌、小肠癌及胃肠道基质肿瘤的总称。小肠癌中主要包括十二指肠癌、回肠癌和空肠癌,约占胃肠道全部恶性肿瘤的2%~3%,较为少见。
大肠癌中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所以又被称作“结直肠癌”。目前,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第4位,致死率位居第5位。
在结直肠癌中,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
图片来源:大作网
其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很多患者在发现的时候都已经出现了转移。据临床数据统计,在结直肠癌整个病程中有超过50%会发生肝转移,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1]。
也正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已经成为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那么面对如此致命的肠癌肝转移,真的就无药可救了吗?
很幸运的是,答案并非如此。
近年来,随着癌症科学研究的发展、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结直肠癌肝转移已被认为是潜在可治愈的疾病。就此,针对目前已经确诊结直肠癌或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本文总结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治疗方案和护理。
一、 预防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1.、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手术。
根治性手术是目前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预防肝转移发生的重要环节。
2.、还未出现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的新辅助治疗。
术前通过新辅助治疗杀灭未被影像学检测到的微小转移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根治性手术后的癌转移。
3、还未出现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
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和放疗能降低癌复发率,进而有可能减少癌转移发生概率。
二、 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1、手术治疗
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手术完全切除肝转移灶仍是目前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方法,肝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可达35个月,5年存活率可达到30%~50%[2]。
因此,符合条件的患者均应在适当的时候接受手术治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切除的患者经治疗后转化为可切除病灶时也可接受手术切除[3]。
根据新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所述,主要手术切除前提条件:
(1)结直肠癌原发灶能够或已经根治性切除;(2)肝转移灶可完全切除,且能够保留足够的功能性肝组织(剩余肝脏容积≥40%(同时性肝切除)或≥30%(异时性肝切除));
(3)患者全身状况允许[4]。
2、无法完全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针对肝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如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基于对患者治疗前的精确评估。
一般临床上初步分为两类:
1)部分初诊后确定无法完全切除肝转移灶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变为可以手术切除。应用有效的化疗,并考虑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最大程度地缩小瘤体或增加残肝体积;
2)对于始终无法达到完全切除的患者,综合治疗可控制癌症的快速进展,改善生存质量,进而延长生存期。因此,积极的综合治疗对于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样意义重大。
三、 影响预后的因素(根据经验预测的疾病发展情况)
找到与肝转移相关的预后因素,预测、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存期。然而,目前临床上缺乏一个理想的预后评分体系用来指导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主要是通过以下各种因素联合起来,制定的评分系统来预测预后[5]:
1、 患者临床因素(年龄、性别等)和肿瘤病理学特征性因素(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等)
2、肝转移灶的特征以及对转移灶所采取的治疗方式:
1) 肝转移灶大小及个数。肝转移灶越大,肿瘤负荷越重,治疗效果也越差。肝转移灶的个数越多,引起的肝脏功能损伤也越严重。
2) 其它器官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器官转移,包括肺、骨、脑、腹膜、网膜、盆腔器官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比单一肝转移预后更差。
3) 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的手术切除。对能根治性切除或者原先不可切除转为可切除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4) 肝转移灶的全身药物治疗。主要针对不可切除或潜在可以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近年来,各种细胞毒或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使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病灶转换为可切除。
四、 总结
现在,一般肠癌肝转移治疗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减少晚期的痛苦,同时延长生命。所以对于患者来说,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病魔。
另外,在还未出现转移的结直肠癌时,也要明确自身的不良预后因素,选择适合的最佳治疗方案,尽量延迟肝转移及其它脏器转移时间,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收藏
回复(1)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评论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