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看病迷茫?收藏这份就诊宝典

问题一:去哪里看病?

  • 为什么这个问题大家感到难,因为虽然大家都知道肿瘤专科医院专治肿瘤,可是谁会一开始就想到自己得的是肿瘤呢。所以最初的很多检查都是在综合医院完成的,在综合医院完成诊断后,就需要找到专业的医生来治疗了。切忌不要盲目地去熟人、朋友所在的科室,而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专科去看病,做到专病专治。

问题二:找谁看病?

  • 首先大家都会去咨询台来询问应该去哪个科室看病。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比如颈部有一个淋巴结,但原发的疾病在胃或者是肠,应该选择去原发科室看病。
  • 患者面对外科、内科、放疗科等诸多科室可能会感到选择困难,如果在一个可接触的范围内,应该以外科医生为主;如果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这时应该以内科为主。在没有明确是早期还是晚期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专业的肿瘤科的医生开好分期检查。分期明确以后患者才会知道自己的主诊医生是谁。分清楚疾病的哪个阶段去找哪个阶段的医生来指定治疗策略。

问题三:什么时候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MDT)?

  • 一个完整的MDT团队包括三个平台:诊断平台、治疗平台,营养、止疼、心理等支持治疗的平台。肿瘤专科医院也包括综合医院专科的科室,基本上都具备这两种功能:
  • 第一,每周定期固定时间开展MDT会议,只要报名申请参加即可。
  • 第二,主诊医生与其他医生组成一个简单的联合会诊,也可以叫MDT。
  • MDT并非人人需要,对一些疑难杂症或者是治疗比较困难的,或者是合并一些其他的良性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结核,这种复杂的情况MDT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四:什么时候、怎样找大专家?

  • 几乎所有医院的诊疗程序都是在门诊把患者收进医院后按照标准流程来诊断和治疗。复杂的疾病住院后一定会被上级医生、专家教授看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按部就班,第一步完成基线检查,第二步完成基因检测等等,第三步完成住院中所要求的所有诊疗程序,包括自己当地的医保政策、异地就诊等,完成所有的非必需需要大专家准备的程序。

问题五:如何准备资料?

  • 所有的文字、CT、历次住院的出院小结、染色片和白片、肿瘤标志物动态演变的结果、其他良性疾病的病史和资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好。既节约时间又方便医生了解病情。

问题六:一定要本人来看病还是允许家属代诊?

  • 患者本人必须要来吗?如果是定大概治疗方向连检查都没有做全的初诊,本人可以不用来,但如果是最后的治疗决断,本人一定要来。实在来不了也要拍照片、录一下患者能否下床走路,耐受哪些活动,哪些地方会有一些症状或体征,颈部这里会不会有一个包等等。另外,无论是本人来还是录视频都不要化妆,让医生看到患者真实的情况。
  • 家属代诊是允许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代诊的家属必须要非常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病情的真正贴身照顾他的,此外最好有治疗决定权或者非常重要建议权。这样可以方便医生尽可能的了解患者病情,更容易的制定治疗策略。此外,家属挂号时要用患者本人的名字和身份证号,这样可以确保患者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 问题七:如何利用好问诊时间?

  • 1.按照时间顺序把自己所有的资料排好。
  • 2.把重要的诊疗信息做出标识,方便翻找。例如将病历本中的病理报告和手术记录这一页折出来。
  • 3.在进诊室之前把自己想问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以免忘记,节约自己和医生的时间。
  • 4.在问诊的有限时间内,先回答医生的问题,之后患者还有想说的而医生没问的可以再补充。
  • 5.尽量不要打断医生。医生在向患者讲述诊疗计划的时候是有思路有顺序的,实在没听懂可以在医生讲完后提问。
  • 6.患者想要录下医生的诊疗建议,在录之前要和医生沟通好。
  • 问题八:需不需要多征求几个医生的意见?

  • 患者在治病过程中想多听几个医生的意见,这是可以理解的。可以从第二意见甚至第三意见中综合起来一个意见之后,由一个主要的负责医生来把握整个诊疗的策略。总之,第二意见允许但是要合理有度。在与医生沟通后,大多数医生都能接受患者再去寻求第二意见。
    问题九:要不要参加临床研究?
  • 在疑难的情况下,临床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临床研究中获益。临床研究有很严格的标准,不适合临床研究的人有各种原,主管医生会帮助患者筛选哪些临床研究是可以积极参加的。关于临床研究有两个原则:第一,尽量去追求;第二,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相关阅读

更多

参与评论

图片验证码

评论列表

按投票顺序
谢谢分享
举报
2020-05-06 17:28:41
有用(0)
回复(0)
收藏
举报
2020-05-06 17:28:47
有用(0)
回复(0)
举报
2020-04-28 14:34:43
有用(0)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