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如何发现患者出现耐药的?如果有耐药产生,后续的治疗方案该如何调整?
一般来讲耐药的时间,一代药和二代药一年左右基本上就耐药了。怎么识别耐药,一个是患者的表现,如原来的咳嗽、气短、咯血、骨痛胸痛现在又出来了,都提示可能出现耐药的。
第二个判断方法就是做基因检测,做基因检测出现耐药突变了,说明他是耐药了。
第三个方法就是做CT,影像学上明显的进展,原来的病灶大了,或者是出现双肺、脑部出现转移灶了,肝脏、淋巴结、肾上腺这样一些常见的目标出现转移灶了,都是表明他已经耐药了。
我们目前对于患者耐药情况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分为快速进展,也就是爆发式进展,或是缓慢进展,还是局部进展,根据这三种耐药的方式来进行处理。缓慢进展,靶向治疗方案不变,这个时候继续用3~5个月,患者依然是获益的,所以可以再延长3~5个月,这是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是爆发性进展,多方进展,目前主要是化疗,其次是免疫。第三种方式就是局部进展,局部进展靶向治疗不变,再加上局部治疗的方法,比如说手术,或者是放疗。当然耐药了以后,根据三种情况处理了以后,在处理期间就应该做基因检测,找出耐药的机制、原因是什么,根据耐药的原因来决定下一步怎么治疗。比如说第一代和第二代靶向药,60%的患者耐药机制就是出现了T790M突变,这种突变出来以后,第一代和第二代就没效果了,在这个时候就要用第三代靶向药。所以耐药的以后一定要做基因检测。
收藏
回复(4)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评论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