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PD1使用的思考

小沙弥按:最近看到不少患者家属都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态看待免疫抑制剂,不知道有没有人去仔细了解snoopy父亲使用pd1的全过程,而不仅仅剂量的使用。pd1盲试要慎之又慎,你可以在pdl1无表达或低表达进行盲试,而不能在对患者身体状况和药物作用无控制手段下盲目开战。
下面通篇还是转帖,憨叔的关于PD1使用的想法,我非常赞同和钦佩憨叔对PD1精准治疗的想法。

憨豆精神的新浪微博
关于PD1的另类使用设想 ( 1 )
2015-11-18 20:02阅读:2,551
在我的印象中,PD1一是贵,二是风险大,所以我迟迟未动手,很多人问我有什么想法,我都说:暂不考虑。
最近围绕着“贵”和“风险”细想,越想越觉得未必。
譬如“贵”,如果算总帐,那是极贵的,如果付了全部的款项而未入20%的有效范围里,就确实贵也确实冤,但人家药商没叫你一步到位付清全部款项才开始,你可以逐支针逐支针地投入,看见效果了再追加,有点不见鬼子不拉弦的味道,这样,你的投资风险就大大降低,如果打了4、5次甚至5、6次都毫无效果,你就赶快收兵,那时的损失很有限,你结束了那买卖,仍然有一大笔钱用于后续的治疗。
如此操作,原本觉得很贵,因中途撤退也就不贵了。假如中途不撤退,继续打下去,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啊,眼见着癌日益枯竭,到最后枯竭,掏那么100万200万,还是值得的,比起化疗和什么刀什么刀花掉,简直大赚了。
解决了“贵”,现在来解决“风险”吧。从使用过PD1的案例来看,风险确实不少,尤其是我这等肝移植受者,每天都吃着免疫抑制剂的,风险更比别人大得多。PD1本来是在免疫哨卡上作文章的,不存在提高免疫,但事实上使用的人或多或少或强或弱都被提高了免疫。对于以为“提高免疫是绝对好事”的免疫知识缺乏者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美事,可是对于曾经遭受过猛烈排斥的我来说,可是狮虎猛兽。据我观察,使用PD1的人大多数都会发生突如其来的炎症,或肝,或肺,或其他,非菌非病毒的肝炎或肺炎,实际都是自身免疫的攻击,这样的攻击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好,是要命的,至少会让体质迅速下降。
很明显,2mg/KG的PD1在若干次注射之后,很可能会使T淋巴细胞大量地悄悄增殖,并且逐步聚集在将要发起攻击的区域,然后在某个时刻,免疫司令部一声令下,潜伏多时的T淋巴细胞开始出击了,大片大片的细胞组织管是不是癌都如同面临急风骤雨一律萎缩坏死……这是必然的吗?等等,假如不是2mg而是1mg甚至0.5mg/KGk呢?T淋巴细胞的增殖速度和集结速度是不是相应地减少和放缓?对细胞组织的攻击力度是不是大幅度地减轻?这样,炎症风暴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或者至少来得不再猛烈?
是的,PD1这个大兵团变成小分队了,自然掀不起大浪来。现在的问题是:大幅度减少PD1的剂量,会不会因稀释之后变成白开水,让你一次一次地注射也不起任何作用,如泥牛入海?
我想不会,PD1不是杀癌细胞的化疗药,也不是抑制基因 靶点的靶向药,它只是可以打开体内无数可以遮掩癌细胞的盒子的开关的钥匙,如果体内有10万个这样的开关,那么一把钥匙就可以打开1/100000个开关,不会因为开关多而钥匙少而一个开关也打不开,只是少量的钥匙要打开大量的开关需要更多的时间。如果时间需要太多,可能没多少个开关被打开时癌细胞就增殖及至全身了。所以,每次注射PD1的量也不能太少。
需要多少才合适?这需要摸索,或摸着石头过河,打一针,看一看,从少到多,在避免发生免疫风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多。据说,PD1打开一个开关后,不是就此了事,而是被打开了的开关一定会加进“打开”的大军里,也就是说癌细胞被改造也成为“解放军”或“革命者”,为后来的抗癌建功立业。
如此想来,PD1并不是遥远的事,细细想好后,凭着微薄的财力,加上前几次的减量注射,也是可以尝试的。
以上的想法,供各位参考。

关于PD1的另类使用设想 ( 2 )
2015-11-19 21:40阅读:1,728
PD1不是最后一搏。
或许因为PD1给人的印象是“最贵”,或许因为PD1太光辉夺目,很多人都把它看成是最后的杀手锏,不到最后时刻决不使用,这样最后一搏地用PD1,绝大多数是不会有奇迹出现的,明明可以创造奇迹的工具,这时候抓住它大都成为马上没顶的稻草。因此,在过往的PD1历史里,太多的无效太多的失败其实都因为没有正确认识PD1和在合适的时候使用PD1。
我想,正因为它最贵,所以使用它的时机最讲究,要求最高,否则就是浪费,甚至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什么样的时机呢?应该是癌的发展相对缓慢病情相对平稳的时候,譬如刚吃了有效的靶向药,敏感而有特异性的肿瘤指标(如肺癌的CEA、肝癌的AFP)大幅下降至历史最低点,或虽然不是最低点但几个月来只是小幅度升降;或者CT影像显示肿瘤尺寸缩小,或者虽然不缩小但与几个月前相仿;此外,身体没有感染、没有血栓、血象不是太差、肝功正常或基本正常、电解质正常、能吃、能拉、能活动……只有这样平稳的良好状态,才保证使用PD1之后一段时间里仍然平稳,不至于让一些突发事件发生而影响PD1的持续治疗和效果。
假如癌正在迅猛发展,打下的PD1开启免疫开关让T淋巴细胞把癌细胞辨认和消灭,这过程的速度和范围却远远低于癌的发展,那么就如同杯水车薪了,结果只能是被铺天盖地的癌淹没;假如血液高凝状态,病人又卧床不起,一边打PD1但D-二聚体一边升高,某一天就出现深静脉血栓,就不得不住院取栓或溶栓;假如感染已经存在,一边打PD1一边感染加重,发烧、胸水、呼吸窘迫,就不得不停止PD1,不得不上大剂量强力的抗生素……如此类推,任何一件计划外的事故都可能会把PD1的治疗计划破坏,甚至功亏一篑。
因此,选择一个好的时机开局,是PD1获得疗效的保证。我想,在打下第一针之前,作一次全面的血液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肿瘤指标不敏感,还需加上CT检查。如果检查发现有何不妥,就必须把PD1押后,先把“不妥”处弄妥。
打下第一针的21天之后,有条件的应该检查肿瘤指标、肝功、血常规;如果在这期间出现某些症状或不适,也应及时检查对应的项目,以便把偏差及早纠正。然后才根据第一针后的情况确定打第二针和第二针的剂量。
这样摸着石头过河虽然麻烦一些,但可以确保PD1的安全性,免得免疫过高出了大问题也不知道。

关于PD1的另类使用设想 ( 3 )
2015-11-29 11:53阅读:1,638
观察一些按标准方案使用PD1抑制剂的案例的结果,貌似没什么规律,差异很大,但隐约中似乎窥见PD1抑制剂的工作模式,不妨先作一个假设,就是
虚拟它的动作次序,即起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1、注射;2、打开癌细胞匿藏的PD1大门;3、免疫系统发现癌并开始攻击;4、引发T淋巴细胞增殖和聚集;5、大量消灭癌细胞或攻击身体;6、走向抗癌的最后胜利或死亡。
往下我逐一论说这6个步骤。
第1步就是注射。注射前是否需要检测?在什么时机注射?用多少剂量注射?这在主流方面没有问题,譬如检测,据说无论检测PD1的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都可能有效,也都可能无效,就等于说,不必检测;譬如时机,整个抗癌历史中任何时候都可以是注射时机;又譬如剂量,一种针剂指定2mg/kg/21天或另一种针剂3mg/kg/15g天,都是经过临床试验找出来的剂量,按着这规定注射就行。
我却觉得这样太粗疏,太大路货,不是精准治疗,所以在使用者们身上才发生那么多遗憾的事,有效率才那么低。检测PD1结果阴性还是阳性可以姑且
不论,但注射时机和注射剂量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最好的注射时机应该是最少干扰的时机,旧症状旧问题一大堆,而且新症状新问题层出不穷,肿瘤病情或并发症正在迅速发展……这当然不是注射PD1
的时机,因为你无法分清哪些症状或问题是来自PD1抑制剂还是非PD1抑制剂,你就无法分析判断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而且,各种干扰很可能直接削弱或抵消或掩盖PD1抑制剂的正面作用或强化放大PD1的副作用。
至于注射剂量,更是重要的复杂的问题。一个经过某种或多种如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药治疗之后已经没有实体瘤并且CEA从高处降到很低水平并且长时间稳定而且身体素质很好的病人,他需用的PD1剂量当然应该与一个肿瘤已经到处转移或CEA久居高位而且体质虚弱症状繁杂的病人不一样;一个器官移植受者使用PD1抑制剂当然与非器官移植受者不一样;一个本身有免疫病的如红斑狼疮或类风湿的使用PD1抑制剂的剂量当然与没有免疫病的不一样;一个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的使用PD1抑制剂的 剂量当然与没有病毒的不一样;一个有慢性炎症的使用PD1抑制剂的剂量当然与没有炎症的不一样……如果千篇一律地注射2mg/kg或3mg/kg,那么,极大的炎症风险就无可避免地屹立在他面前。
因此,注射PD1抑制剂不是简单的动作,在针尖扎进之前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多方面的考虑和选择,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案。
我在这拿我自己作例子。我目前没有实体瘤,CEA回到这8年来常见的不高也不低的水平,应该算是肿瘤病情较平稳的时期,是注射PD1的好时机;但
是,因为3个多月前的颈椎手术,使我的肩颈部位至今疼痛不适,每天仍要使用吗啡类止痛药;因为使用止痛药,使我呼吸抑制,用呼吸机睡眠仍然睡眠不良,常处于呼吸中断而缺氧状态;因为使用止痛药,使我的消化出现问题,胃口下降,大便困难,于是影响体力和精神,导致软弱和疲倦……这些势必影响和干扰PD1的使用和效果,因此目前算不上是注射PD1抑制剂的好时机。
至于注射剂量,我的首次剂量一定远远低于2mg/kg,可能会在0.3mg/kg以下,因为我是肝移植受者,虽然移植历史长达11.5年,而且极低剂量的每天0.5毫克的他克莫司已经吃了7年,肝功一直良好;此外,我已经成功地用替诺福韦把乙肝表面抗原降到阴性将近1年,乙肝病毒的复制早已停止,被PD1抑制剂重新挑起免疫与乙肝病毒的战争可能性不大。但PD1激发免疫淋巴细胞增殖的强大能力非我能预测,我只能先投石问路,而且那石子不能太大,以免过度刺激我那只沉睡着的免疫狮子。
我不但会选择尽可能小的剂量,而且注射第二针的时间不一定会在第21天之后,可能会推迟很久。无论何时注射第二针,我都会在第一针之后第二针之前作一番广泛的检查,然后才决定第二针在什么时候注射,注射多少剂量。而且,无论如何,我不会单独使用PD1抑制剂,必定继续靶向药治疗。

关于PD1的另类使用设想 ( 4 )
2015-12-02 17:36阅读:1,217
上一节说了使用PD1抑制剂工作的第一步,即注射。现在往下说。
2、打开癌细胞匿藏的PD1大门。
PD1大门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是在正常细胞发生变异而成为癌细胞之前还是之后还是发生之时?不知道。除了PD1大门,还有没有别的诸如PD2、
PD3……或别的命名的可以遮闭癌细胞的大门?不知道。每个癌病人体内的PD1如何测定多或少?不知道。只知道一点,就是体内必须有PD1,才有PD1抑制剂可打击的目标,换言之,有PD1,用PD1抑制剂才有效,否则就没有效。而这个“有效”,只是指打开PD1大门,让癌细胞暴露在外,在病人的免疫淋巴细胞面前等死。这就是PD1抑制剂第一个使命。这个使命完成得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1,体内有足够的PD1;2,注入足够量的PD1抑制剂。如果体内的PD1很少,那么PD1遮掩的癌细胞很少,可能还有更多的癌细胞被其他别的遮掩体遮掩,也可能病人本身的癌细胞本来就很少 ( 这是好事 ) 。如果注入的PD1抑制剂量很少,那么打开PD1大门的数量就不多,很可能还有很多PD1未被PD1抑制剂打开,仍遮闭着很多癌细胞;如果注入的PD1抑制剂量很多,远远多于存在的PD1大门,那么,所有PD1大门被打开之后还剩余不少PD1抑制剂,这不算什么坏事,无非浪费了一些银
子。
如果仅从打开PD1大门这个角度看,就可以知道注入的PD1剂量当然越多越好,其好处表现为可以非常迅速地把全部的PD1消灭,把所有PD1大门打开,把所有癌细胞充分暴露在免疫淋巴细胞面前。
接着往下说。
那就开始进入PD1抑制剂注射之后一个重要的动作,即激发免疫系统。这就是前面说过的:
3、免疫系统发现癌并开始攻击。
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既然躲在PD1大门后的癌细胞一下子被推到无法伪装无法躲藏的大门前,免疫淋巴细胞当然一眼认出这是异己,是外来入侵者,是敌人,于是挥戈上阵,迎头痛击,格杀勿论,于是一场血战就发生。我们该明白:击杀癌细胞不是DP1抑制剂的事,它没有这个功能,它只是清除癌细胞的遮掩体,让淋巴细胞来轻易辨认和击杀癌细胞轻易击杀。淋巴细胞和癌细胞的血战谁胜谁负, 未知。被暴露的癌细胞不多,而围攻它们的免疫淋巴细胞力量强大的话,这一战的免疫淋巴细胞必定获胜,而癌细胞完败;如果反过来,即被暴露的癌细胞非常多,而与之对阵的免疫淋巴细胞却数量寥寥,那么,这一战的免疫淋巴细胞全军壮烈牺牲了,余下的癌细胞仍然不少,气焰不减。血战的表现是身体发烧,发烧之后便是两个结果,要么暴露的癌全死了,参战的免疫淋巴细胞高唱凯歌得胜回朝,回到淋巴细胞的老巢穴里,身体转向平静;要么参战的淋巴细胞全死了(当然只是暂时
,不可能从此死绝),癌细胞仍然占着江山,仍然要繁殖发展,身体或许也转为平静,也可能继续发烧 ( 常会低烧的形态出现 ) 。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参战的免疫淋巴细胞数量多于癌细胞?因为只有更多的免疫淋巴细胞参战,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于是,设计发明PD1抑制剂
的人赋予PD1抑制剂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激发免疫,也就是打破原来免疫的平衡与平静,让免疫系统接获全体总动员的命令,淋巴细胞开始迅速增殖并且源源不断地输送集结到灭癌的战场。于是就有PD1工作的第4步。
4、引发T淋巴细胞增殖和聚集。
激发的效率如何?决定于注入PD1的量。剂量大,则激发的力量大,免疫淋巴细胞增殖的速度快,数量多,反之则速度慢,数量少。这个速度和数量如何控制?只能用剂量来控制,用注射的频次来控制。每次注射剂量大,注射间隔时间短,与每次注射剂量小,注射间隔时间短,其产生的免疫淋巴细胞可以天壤之别,因而在人体上的表现也天壤之别。
说到这里,我们得注意一点,前面说过的“从打开PD1大门这个角度看,就可以知道注入的PD1剂量当然越多越好”,但从抗癌的全局看并不是这样。
增殖过多过快一时剩余的淋巴细胞不会无所事事地安静地呆着在一边,等待新的癌细胞被暴露,它们总是迫不急待找点事干干,于是免不了要到处寻衅滋事,无事生非,把那些本来不是癌细胞的良民细胞也攻击杀伐,于是就让身体出现无数的炎症症状来。
免疫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聚集实际是一把双刃剑,它们既可以把外来入侵的异己摧枯拉朽地扫荡,维护身体的纯洁健康,同时又在无敌可杀的时候把自体攻击摧残,免疫病如牛皮癣、风湿性心脏病、红斑狼疮免疫病便是它们的杰作,器官移植受者的剧烈排斥是它们的拿手好戏;甚至,它们会把原本健康的好好的器官毁坏,致人于死。
因此,PD1抑制剂被限定剂量,被限定间隔,不可无限量地注射,不可连续注射,这不是因为替用户节省金钱,而是免得放一头疯牛进入人体肆意践踏。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那些购买PD1抑制剂回来自己注射治疗的病家为何悲剧频繁事故多多。有些打一针就出大问题,险些丢命;有些打几针好好的并且癌指标开始下降甚至肿瘤缩小也突然或肝功暴升或严重肺炎或肠道大出血……尤其肝移植受者,至今免受严重排斥的几乎没有。
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注射PD1抑制剂期间,免疫淋巴细胞的增殖的聚集的数量如果恰到好处最好,如果不足或过量则都无法达到
抗癌的目的,要么癌没被充分攻击,要么身体被受攻击。而这一次只决定于注射PD1抑制剂的剂量和频度。

关于PD1的另类使用设想 ( 5 )
2015-12-03 16:05阅读:1,183
大量的淋巴细胞增殖和聚集之后不能就屯积在身体里,它们天生的使命是战斗,因此它们只有两个出路,就是与被暴露的癌细胞作战,或者与自身的身体作战,于是,注射PD1便进入下一个步骤:
5、大量消灭癌细胞或攻击身体。
这时候的身体不再平静,大量的癌细胞被大量的淋巴细胞吞灭,肿瘤指标一天一天下降,肿瘤实体一天一天缩小,原被肿瘤占据的器官已经恶化了的功能一天一天恢复,各种肿瘤引起的症状一天一天减轻和消失,人便一天一天精神起来。
这段日子的治疗效果最直接的观察是人的感受:开始可能仍会低热和不适,但很快各种肿瘤引起的症状就会缓解,胃口转好,睡眠改善,精力增加;最准确的观察是肿瘤指标的升降,还有血液的各种指标的变化;最后是影像学检查的肿瘤尺寸和数量的改变,假如治疗前已存在实体瘤的话。
这样,就达到注射PD1抑制剂治疗的阶段性理想目标或终极性理想目标。达到终极的理想目标,决定于在PD1抑制剂治疗有效的前提下维持足够的注射次数。
这是这一步的一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却不是走向理想,而是走向不幸,就是大量的淋巴细胞不停地攻击身体。其表现是发烧和不适持久不息,人的感觉越来越难受,原先存在的或后来新出现的症状越来越加剧,胃口和睡眠越来越差,神疲力乏,每况愈下;肿瘤指标不断攀升;各种血液指标不断恶化;最后是影像学检查肿瘤数量增多和肿瘤体积增大。
注射PD1抑制剂的尾声已经清楚了——
6、走向抗癌的最后胜利或死亡。
这个结果不必细说,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如果结果是前者,必定注射PD1抑制剂的次数较多,跨越的时间较长;结果是后者的,肯定会次数少得多,时间短得多。所以,如果按照发明者的说法注射两年的话,就肯定是治疗成功了,治愈了,那么即使花上两百万元也是值得的;如果一开始无效,或中途失败,那就肯定用不了两年时间也花不了那么多钱。如果看作是一项投资,资金的风险并不大,因为如果无效或中途失败,你想多注射也没用了。
用惯靶向药的人最担心的是“耐药”,就是本来是有效的,注射了不少次,肿瘤指标下降了,肿瘤体积缩小了,人也精神起来了,可是从某次注射开始,再也不见肿瘤指标继续下降,不见肿瘤体积继续缩小,人也不能更精神起来。这算不算耐药呢?我觉得不算耐药,只能算是治疗到达了目的,是到了尽头,正如吃靶向药的永远也不可能把肿瘤指标吃到零一样。
如果像吃靶向药耐药 那样,停止注射PD1一段时间,肿瘤指标马上步步攀升,肿瘤引起的症状重新出现和逐渐加重,影像学检查肿瘤实体个数增多体积增大, 这时候如果重新注射PD1抑制剂也如同注进盐水,指标、症状、影像学检查毫无变化,那样的话才叫PD1抑制剂耐药。
我目前觉得这样的耐药发生的可能性很低,因为抗肿瘤的原理不一样,当绝大部分癌细胞被暴露之后,要重新遮掩起来已不可能。只有一个可能,就是癌细胞不再躲在PD1后面,而躲在别的障碍物后面,那就得从零开始,从新的癌酝酿时开始,那样的事就不值得和不属于我们担忧了。只要是原来的癌,是注定不能再兴风作浪的,因为已经辨认出它们的免疫系统仍然强大地存在。

关于PD1的另类使用设想 ( 6 )
2015-12-04 15:02阅读:2,085
前面已经说过注射PD1抑制剂抗癌的原理,现在说说基于这样的原理我们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以期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安全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我们用惯靶向药的需要把观念和习惯更新一下,就是:在使用PD1抑制剂时,应该把始终围绕“免疫”这个主题,要时刻清楚病人当下是的免疫水平是偏低,还是偏高,还是不高不低恰到好处。我们应该追求的是恰到好处,
而不是越高越好,任何额外添加药物 (如白介素、胸腺肽、中药或中成药、偏方、补品 )或其他手段 ( 流行的所谓细胞免疫治疗 ) 导致免疫水平提升的动作
都是极危险的。
免疫控制好了,PD1抑制剂自然就有治疗效果;自始至终控制好了,就一定能够达到治愈的或接近治愈的理想境界。
然而,怎么知道病人的免疫是高了还是低了还是恰到好处?这就需要验血监测。拿什么指标监测?PD1抑制剂的使用说明书大概没有,即使有,也不一
定适用。因此,我们假如要实行家庭式的个体自主治疗,即购药回家自己注射,就一定要在事前确定我们以什么指标来监测,否则我们是瞎打,瞎治,不但效果难保证,连小命也难保证。
究竟拿什么指标来监测才合适?我不是免疫学的专门家,以我的目光所及,目前觉得可以首选Cylex Immuknow,它可以明确检出被检测者免疫的高、中、低水平,预告免疫攻击风险、平衡和感染风险。遗憾的是在国内开展这项检测的医院不多。简单的指标可选全血检查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在正常值的数值中间应为平衡;在正常值上限或超过上限,则可视为预告免疫攻击的风险正在迫近;在正常值的下限或低于下限,则可视为免疫低下和面临感染的风险。此外,也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从中找出免疫的高、中、下的迹象。或者还有其他的监测指标可采用,只要能知道病人的免疫高低状况就行。这样的检测可在注射之前,也可在注射之后或两次注射间隔中某个时候。
这是导盲杖,没有随时检测免疫的条件,你就无法分清你的免疫偏高还是偏低,你该用标准注射剂量还是增加还是减少注射剂量;面临各种症状时你无法分清是免疫攻击还是感染还是并发症还是PD1抑制剂的副作用还是肿瘤进展的表现,也就无法及时采 取对应的措施,或用免疫抑制剂控制免疫攻击,或临时增加PD1抑制剂注射以添加抗癌力量,或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或用其他药物治疗并发症或缓解PD1抑制剂的副作用。
有了导盲杖还不够,还得备着灭火器,就是免疫抑制剂,骁悉、美卓乐、他克莫司等必不可缺,以随时扑灭熊熊燃烧起来的免疫之火,因为这火来势凶猛,如果要到医院找医生甚至会诊才开药吃药,恐怕灭之不及损失过大。
纸上谈兵该结束了,下面是一些关于开局的零星想法:
1、开局之前作全面检测,确定: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指标正常;肝功、肾功基本正常;心酶、血脂、血糖等基本正常;血压、心率、电解质等正常或基本正常。若存在免疫水平过高,或血象太差,或存在感染,或电解质紊乱等严重问题,须暂缓注射PD1抑制剂。
2、开局之前检测肿瘤指标或作影像学检查肿瘤。
3、开局第一针的注射剂量必须远低于标准剂量;免疫水平越高,注射剂量越低;器官移植受者、乙肝病毒DNA阳性者或其他带病毒感染者开局第一
针的注射剂量必须远低于非器官移植受者和非带病毒感染者的开局第一针的剂量;后继的注射剂量则以注射前当下的免疫水平和身体状况酌情增减,但
每针增加的幅度不能太大。
4、每一针注射前都检测免疫状况和肿瘤指标以及其他主要项目 (如肝功、血常规等 )。
5、记录身体出现的任何异常变化。
…………
知己知彼了,就可以上战场了。在有效控制免疫在合适的水平的前提下,注射PD1抑制剂的治疗应该能安全、稳步地进入抗癌的佳境。
—— 结束

相关阅读

更多

参与评论

图片验证码

评论列表

按投票顺序
感谢分享,肃然起敬!
举报
2017-03-23 14:33:03
有用(1)
回复(0)
文章很长,没仔细看,大概看了一遍,觉得作者的一些见解有道理。但我有个疑问,就是国内去年不是做了pd1的单臂试验了吗,他们在单臂试验中都考虑了哪些因素?难道他们从专业角度考虑的方面还不如病人自己想到的有用?具体结果如何?难道是结果不尽人意没报道吗?
举报
2017-03-23 14:44:11
有用(0)
回复(1)
午休时习惯性的翻阅觅健读到楼主这篇文章,顿时睡意全无。楼主用非常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很专业的pd_1原理、病人使用的时机和条件等等。使我这个零基础的病人对这种治疗方法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了一遍是不够的,我已经收藏准备好好学习。谢谢楼主精心整理、分享的心得。祝您健康!
举报
2017-03-23 13:24:43
有用(0)
回复(0)
很好的帖子,版主是医生吗
举报
2017-03-23 17:45:12
有用(0)
回复(1)
真的是学习了,感谢,虽然对用药时机有些地方并不是都赞同,但那么复杂的个体情形您给的应该是最稳妥的建议
举报
2018-12-04 23:23:31
有用(0)
回复(0)
免疫风暴不亚于癌症本身!药用对了是良药,用过了就是利剑!感谢分享,作为患者家属,一路陪伴走过的路只有自己清楚!
举报
2023-05-29 00:05:38
有用(0)
回复(0)
确实是好文章!豁然开朗!充满希望!
举报
2017-03-23 14:05:38
有用(0)
回复(0)
分析的透彻,详尽。
举报
2017-03-23 15:39:15
有用(0)
回复(0)
感谢分享,非常详细。爱用了,祝好!
举报
2017-03-23 22:11:01
有用(0)
回复(0)
致敬憨豆
举报
2018-12-04 02:11:06
有用(0)
回复(0)
感谢分享,学习了,希望能多看到这样的文章
举报
2017-06-12 07:36:37
有用(0)
回复(0)
一字一句全部仔细看完、时刻才真正了解了PDI作用的原理和利害性!非常感谢如此受益的好文章!谢谢!
举报
2017-07-04 23:27:40
有用(0)
回复(0)
他说过 良弓易得 射手难寻 这个药的使用要求技术含量太高了
举报
2017-03-23 22:35:27
有用(0)
回复(0)